薪火相传,攻坚克难。2022年8月26日,绣山中学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新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口传心授,以老带新。在集体教研会议中,刘聪达老师进行了主题为“九年级传承和阅卷对教学的指导”的讨论。刘老师强调要“回归语文的本质”,要重视文学类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面对多重信息类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分解和“类”的意识。刘老师指出针对九年级校对课为主要课型的情况,教师要由文本分析走向答案,而不是由答案倒推,“如果我们没有入门,校对课就是校对答案”,这也是刘老师为各种课型和题型提出的教学建议。除此之外,刘老师还从学生答题和中考阅卷中推导出新的教学方向,如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学生最根本的思维错误,利用元认知认识到学生思维的局限性;通过审题训练层层探究中考写作的思维逻辑,改变作文教学方法,落实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让学生即使是跳出舒适圈也能自如发挥。真实的教学情境加上具体的理论分析,刘老师分享的九年级教学经验也给了新九老师们更加明确的方向。
项目化学习是绣中老师们不断探索的领域,黄涤瑶老师为此分享了自己几次项目化活动。黄涤瑶老师评价自己的项目化是“突发奇想”的,因为发现了“野兽”贯穿了《蝇王》和《骆驼祥子》,于是就有了《蝇王》的项目化设计,让学生联读比较阅读,探究“野兽”的不同内涵。《蝇王》中“荒岛”的特殊设置也被黄老师敏锐地捕捉到其项目化的可行性,学生对“荒岛”的讨论也能看出项目化对学生思维扩展的有效性。除了自己的突发奇想,黄老师在和名师余晓琴老师合作《水浒传》的项目化设计时,也发现了水浒传女性形象和现代女性现状的项目化可能性。项目化还可以由学生创造,黄老师以绣中搬迁为契机,进行读写结合的项目化,让学生分别积累一周的素材,最后项目输出为“绣中回忆册”,真正让学生的项目化学习和真实生活情景相关联。
最后,陈温瑶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新“一生一策”。改版“一生一策”可以将学生每个阶段的成长和疑问都可视化,这也是每一位老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
分组讨论,逐个击破。在七年级备课组活动中,主题紧扣当前教学趋势:伴随开学第一枪的打响,开学第一课如何进行切实而有效的教学成为目前老师们最关心的问题。
活动由金思思老师展示开学第一课的内容,一课时的课堂内容充实丰富,金老师将第一课时分开三个模块:1.介绍语文学科的特点2.介绍语文课堂的内容3.学习语文的准备,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而后在组长刘聪达老师的带领下,老师们凝聚力量,共同研究开学第一课该如何备课,增加常规学习,明确名著版本,共同寻找各方优秀资源,让开学第一课愈加完善。
最后七年级语文组明确开学伊始就要使得孩子们对所学的内容有个整体性的把控,建立起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语文是体会祖国语言文字之美的一个学科,要透过文字引导孩子感受自然人生,在教学的时候就要通过朗诵让学生沉浸,通过场景还原让学生理解,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真正将语文学习渗透在点滴日常中,培养起来 良好的学习习惯。字词集锦,美句摘抄都可以是建立高效语文课堂的小抓手。
不同于七年级的基础落实,八九年级展开了更高阶思维的教学讨论。
语文八年级组备课组精彩继续。老师们聚焦“大单元”教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组内秦若彤老师介绍了八上第五单元“事理说明文”单元的备课思路。她以“如何把事物特点说清楚”为本单元大概念,借助微项目,将本单元四篇课文巧妙串联起来。这样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有效地避免了单篇教学的琐碎,高效地达成了本单元教学目标。
同时,九年级老师们继续聚焦有效教学进行讨论。曾立函老师和陈温瑶老师首先介绍了九上第一单元现代诗歌的备课思路。两位老师以“如何在诗歌学习成果推介会上脱颖而出”为驱动性问题,设计了“让成长开出诗的花朵”项目化学习,让项目驱动单元整体教学。随后,老师们就作文教学、周测内容等事宜进行深入讨论。
提升教学质量,增加课堂厚度。新课改下,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不断更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每一位老师的必修课!